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太极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正文

远古太极图“ ”曲线探源——论天地定位图演绎为太极图

发布日期:2013-09-28 07:55:26 编辑:刘玲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2012年1月第42卷第1期 点击率:7073次

【摘要】“太极”一词,首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中华远古先民们依不动的远山景常年观日东升西沉位移变化规律,初步总结经验,建立了四季寒暑交替。周而复始的“年”概念。“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讲的是人们在观察太阳视运动中,将观察结果记录作一圆形,分4个象限记录四季气象变化,依春分点(东)、秋分点(西)作一连线,创“上天下地”的天地定位图,图中春分点和秋分点的水平连线,古人称作太极线。当先民们进一步思考“冬至一阳初生,夏至一阴始发”的时候,则太极直线逐步演绎为太极“”曲线。

【关键词】太极  太极图  阴阳图

近日从《中华医史杂志》2011年第4期,拜读牟重行先生的《太极图的制作原理源于二十四节气观测数据》,受益匪浅。牟先生在该文“引言”中指出太极图传达一种揉合天文气象的传统科学知识,标释深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太极曲线运动所体现的阴阳盛衰消息变化,应该是一种具有稳定周期性质的往复运动,只有天文季节的周期变化最契合这种情况。文中牟先生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论证的落脚点在两周以后的漏刻、晷景,并用相关数据演绎出”s”曲线,其论说有据有理,反应了天文季节周年变化及阳光照射变化规律这一结果,与太极曲线的广泛包容性是分不开的,但文中图l、图8矛盾。据近数十年考古史料分析,我国远古天文季节史料非常丰富,在牟先牛的启迪下,我想用另一些反应我国远古天文季节周年变化规律的史料探讨孕育太极“S()曲线之根由。

1.远古中华先祖们对太阳视运动的观察是“”曲线产生的根由

我国天文、历法史源远流长。远古先民们观日东升西沉位移变化规律,并得出了最初的天文、历法认识。江国樑先生研究时空观后指出:“原始的时空观的建立,不会迟于伏羲时期,……这种观念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完全会出现,而热寒所展示的日月升入不同位置变化的更大周期是伏羲氏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江氏创原始方位图(1)与天地定位图(2),指出:“该图正是《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西经》日出六山,日入六山,从而绘出一幅古人最常用原始测景图(原始方位图)”。

现在我们借用江氏“原始方位(测景)图”,说明远古先民们常年观日视运动及其记录过程。首先于中原某山地取一固定点,朝(zhāo)朝东观日升点位移,夕朝西观日西沉点位移,并记录之(参图3,根据江氏“原始方位图”改进之一日日道),可得出:冬至一阳初生,日在南同归线,渐次北移至春分点(赤道),再继续北移争极北(北回归线),即为夏至,称上半年,夏至这天白昼最长;从夏至日起,日向南移至秋分点(赤道),再继续南移至极南(南回归线),白昼最短,即为冬至,称下半年,下一个计年开始。图中将春秋分点作一水平连线,此连线代表赤道,昼夜均等,气候温和。古人就将这水平连线作为天地定位的分界线,亦称太极线,依此分界线得出“上天下地”、“乾天坤地”、“天阳地阴”、“气之轻轻,上浮者为天”等观念(参图2)。太极线是太阳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周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此一认识正如江氏天地定位图所示。作天地定位图,必取一点作圆心,圆心点在太极线中点,故圆心点又名太极点,亦为元气所在点,太极元气从太极点向六合分布,构成天地。

太极图与太极“”曲线,是在天地定位图基础上演绎来的。只不过江氏l2将上鱼头左旋,不能说叫“冬至一阳初生”。因此我们将上鱼头修正作右旋式,(4)再将此图整体左旋90度,得传统太极阴阳图(4)

太极阴阳图配以先天八卦,得太极先天八卦图(5)。在此图中,冬至时太阳在南回归线(参见图6),之后逐渐向北飞来,所以中国中原的古人认为冬至阳气始生,夏至太阳在北回归线,又连渐向南飞去,古人认为从这天起阴气逐步袭来,先天八卦之阴阳气息的渐进性变化,恰好潜藏其中。如震一阳,兑二阳,乾三阳,离在春分点,离属火,但处于阴阳平衡点,依天地定位,离在天地定位分界线(太极线)上,表明阳胜于阴,又阳中有阴,故左侧为阳,巽一阴,艮二阴,坤三阴,坎在秋分点上,坎属水,处干阴阳平衡点上,坎在天地定位分界线(太极线)上,坎中连,表明阴胜于阳,又阴中有阳,故太极之右图属阴。在先天八卦太极图的解说中另有一说:有学者根据《周易·说卦》第十章:“……离再索而得女……”,指出“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故太极图左面得阴,用黑色表示”。在这样的解释中,坤母三阴在前,离一阴居中,说“得女”,可!兑一阴在上,说“兑三索而得女”就有矛盾了。不如巽一阴、艮二阴、坤三阴之阴气发展合理。将先天八卦中的左侧定为属阴,与“冬至一阳初生”的迎冬至习俗是无法一致的。这是牟先生图l与图8相矛盾的原因。只有先天八卦中的震一阳、兑二阳、乾三阳能够真正解释四季寒暑更替中的春夏二季,由此构成了太极“”曲线,这条曲线潜藏着阴阳、寒暑气息的渐进性变化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统一先天八卦太极图中阴阳气息互生及阴阳鱼头方位了。牟先生所说“现今对于太极图的称谓,也似乎没有统一标准”的忧虑也可结束了。我们认为:我国太极“”曲线渊源于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以远,特别是渊源于河南濮阳M45号墓蚌塑二分日道图,是远古以颛顼部族、伏羲部族为代表的先民们常年对日东升西沉位移变化规律观察记录的结果。太极“”曲线渊源于6500年前先民常年对日东升西沉位移规律的认识,渊源于天地定位概念的创立。(严健民)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