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5-21 21:46:00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569次
加(痂)
[题解]痂是以人体表皮临床表现为主的病名,指皮肤表皮破坏后,皮肤角化上皮细胞、伤口分泌物、死亡细菌、灰尘等物,因久未清除而干结所致。
痂,汉《急就篇》“痂疮疥疬癡聋盲”,颜师古注:“痂,创上甲也”。《说文》:“痂,疥也”。徐锴系传:“今谓疮生肉所蜕乾为痂”。以上诸文将痂的性质讲清楚了。临床所见,许多伤口都会产痂;如烫伤后生痂;擦伤后,可产血痂;患疥疾、头癣者可积厚厚一层痂等等。本题所指痂,仅载:濡痂等,如第十八治方讲“傅痏”,证明痂下有伤。第十九治方讲“濡痂”证明痂下的伤口有分泌物,使痂处于潮湿状态。第二十治方讲“产痂”,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先刮痂溃”。痂的这些临床特征足以说明与疥不同。从给药方式分析,封涂3条,敷药18条,采用各类油、膏、脂治疗13方,强调“以布约之”者2条,这些特点与治疥亦不符。此外,用乌喙治痂4条,主要是针对痂下有伤,且痛而用于止痛的,与治疥亦不符。在《五十二病方》中另立“乾瘙方”,《说文》:“疥,搔(瘙)也”。《后汉书·乌桓传》:“手足之疥搔”,都是痂非疥的证明。笔者从段氏说,为因创不愈而产的痂。即现代医学所指的皮肤损伤,或因水泡、脓泡及组织渗出物干燥后结成。所以治痂的实质就是治创。
▲第一治方
[原文]加(痂):以少(小)(1)婴儿弱(溺)渍羖羊矢(2),卒其时(3),以傅之337。
[注补]
(1)少:《五十二病方》释小。笔者认为依“少”为适。“少婴儿溺”统指童尿。
(2)羖(gǔ拈):《说文》:“夏羊牡曰羖”,羖羊矢,即公羊屎。
(3)“卒其时”:卒:尽,竟,《汉书·冀秦列传》:“卒其终始”颜师古注:“卒,尽也”,“卒其时”即将公羊矢放入童尿中,要求浸渍尽足一个时辰。参《灵枢·寿夭刚柔》在讲药熨疗法过程中对药布制作的要求中指出;“每渍必其日,乃出干”,强调将干了的药布放入药汁中浸渍时,必须要达到一整天再取出晒干。
[今译]患厚痂病者,用童尿浸渍公羊屎,要求浸渍一个时辰,再将公羊屎取出,涂敷在痂壳上。
▲第二治方
[原文]冶雄黄(1),以彘膏脩(滫)(2),少殽以醯(3),令其温适,以傅之。傅之毋濯(4),先孰洒加(痂)以汤,乃傅338。
[注补]
(1)雄黄:《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恶创……”。
(2)脩:即滫(xiu朽),泔水也,即淘米水。参241行注。
(3)殽(xiao恔):古代烹饪方法之一,《左传·宣公十六年》:“……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蒸(蒸)”。《国语·周语中》:“亲戚宴飱,则有肴(殽)丞(蒸)”。“少殽以醯”稍蒸一会再加醋调和,引出下文“令其寒温适,以傅之”,参67行注。
(4)灌(zhuo酌):洗涤。《诗·大雅·洞酌》:“可以濯罍”,毛传:“濯,涤也”。“傅之毋濯”即敷药过程中不要洗。
[今译]患痂病者,取雄黄粉碎,用猪膏、淘米水调和后蒸热以后加醋调和,等温度适宜时敷在痂壳上。敷药的时候不要洗。在敷药以前,先向痂部洒一些含猪膏、淘米水的汤。然后再敷含雄黄的药。
▲第三治方
[原文]冶僕纍(1),以攻(缸)(2)脂饍(3)而傅之。傅,炙之(4)。三、四傅339。
[注补]
(1)僕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十里,名曰青要之山,……是多僕纍、蒲卢。一袁珂案:郭璞云:“仆纍,蜗牛也”。《吴普本草》释麦门冬。
(2)攻:缸的假借字。《说文》:“缸,车毂中铁也。”缸脂,车轴中的润滑油。
(3)饍(shán):《玉篇》;“饍,食也。与膳同。”膳,煎和。《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孔颖达疏:“煎和谓之膳”。缸脂饍:即用车轴中的润滑油进行加热后再调和。
(4)傅、炙之:将调配好的药涂敷在痂上,再进行烤炙,使痂溃溶解,促进痂下之伤早日愈合。
[今译]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伤口长期不愈合而结成干痂的时候,可取蜗牛若干,将其捣碎,用车轴中的润滑油调和好后敷在干痂上,敷药以后在火上或火旁进行烤炙;敷药、烤炙三四次以后痂溃就溶解脱落了。
▲第四治方
[原文]刑(1)赤蜴(2),以血涂(塗)之340。
[注补]
(1)刑:杀死。
(2)赤蝎:赤色的蜥蜴。《神农本草经》名龙子:“主五癃邪结气破……”。
[今译]患了痂病,捉到赤蜥蜴后,将其杀死,用它的血涂封在痂上。
▲第五治方
[原文]冶亭(葶)歷(藶)(1),莁夷(荑)(2),熬叔(菽)口口皆等(3),以牡口膏,鳝血饍(4)。先以酒洒(5),燔樸炙之(6),乃傅341。
[注补]
(1)亭歷:《神农本草经》旧本作葶藶:“昧辛寒,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
(2)莁夷(荑):《尔雅·释草》:“莁荑,蔱墙。”参327行注。
(3)皆等:以上几味药均取等量。
(4)“鳝血饍”:用鳝鱼的血进行调和,参339行注。
(5)“先以酒洒”:即先用酒浸渍干痂。
(6)“燔樸炙之”:《尔雅·释木》:“樸,枹者谓”。“又枹,丛生的树木”。《诗.大雅·槭楼》“芃芃樸,新之栖之,”毛传:“樸,枹木也”。即丛生之木。全句讲:用酒浸渍干痂以后,再燃烧丛生之木进行烤炙。
[今译]治痂还可以用葶苈、莁荑、这几味药都取等量,将捣碎,再将等量的菽煎熬好,用牡菜动物的膏和鳝鱼的血调匀,在用酒浸渍干痂以后,燃烧丛生之木烤炙浸渍后的痂屑,再用调好了的药物敷痂上。
▲第六治方
[原文]冶牛膝(1),燔灰等(2),井口口(3),孰洒加(痂)而傅之。炙牛肉,以久脂涂(塗)其上,虽已,复傅342。勿择(释)343。
[注补]
(1)牛膝:《神农本草经》载:“牛都……一名百倍,生川谷,……逐血气伤热火烂,……”
(2)(róng绒):从髟从耳,可释为鬓,从耳前剪下的发,燔发即血余炭。
(3)缺二字,为调配药末之物,可能是膏、醋等物。
[今译]患了痂病,可取牛膝粉为末,加血余炭等量,取某物调和后先将某物洒在痂上,再将配好了的药敷在痂上。
▲第七治方
[原文]以(1)脂若豹膏(2)而炙之(3),而不痛(4),娄(屡)(5)復之。先饮美酒令身温,乃344(6)。
[注补]
(1)口脂:缺文依(痂)第六治方“以久脂涂其上”补“久”,“久脂”:参《马王堆医书考注·五十二病方·大带》第一治方“久膏”注:“陈久之油脂”。
(2)豹膏:《说文》“戴角者脂,无角者膏”,豹膏即豹的油脂。
(3)口而炙之:缺字依《痂》第九治方:“封而灸之”补“封”。
(4)“口口口而不痛”缺三字结合前后文意试补“痂屑去”读作“痂屑去而不痛”。
(5)娄:疑屡,数次。《诗·小雅·正月》:“屡顧尔僕,不输尔载”。郑玄注:“屡,数也”。屡复之,指封而炙之多次进行。
(6)“先饮美酒令身温”:在《五十二病方》中治疗皮肤病时常先用酒内服以求首先宣发腠理,疏通皮毛,提高用药疗效。如《乾瘙》第七治方等。
[今译]痂病可以用陈久的油脂或者豹膏涂封在干痂上再进行烤炙,干燥的痂屑可部分溶解脱落而不产生疼痛。封而炙之要反复多次进行。在封而炙之之前,应该先饮好酒,使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肌肤温暖,腠理开发,皮毛合润,能提高药物治痂的疗效。
▲第八治方
[原文]善洒(1),靡(磨)之血(2),以水银傅,有(又)以金(鋊)(3)冶末皆等(4),以彘膏傅之345(5)。
[注补]
(1)善洒:洒,本方释冲洗(参22行注)但善洒,之善可释为“擅长”,《札记·学记》“善歌者……”。善洒即痂本身擅长渗出。如365行之濡痂同。
(2)“靡(磨)之血”:用物磨痂至出血。
(3)金鋊(gù):《五十二病方》释为铜屑。参见242行注。
(4)等:等量。
(5)“饍而”:依《五十二病方》补。此语与339行同,即将猪膏加热后与铜屑调和后傅之。
[今译]痂病,分泌物较多者,要磨之见血,用水银敷之,又可加入铜屑粉为末,用猪膏调和加热后敷在痂上。
▲第九治方
[原文]夀(擣)庆(蜣)良(1)(螂),饍以醯(2),封而炙之(3),虫环出346(4)。
[注补]
(1)庆良:《马王堆医书考注》释作蜣螂。蜣螂,昆虫,体圆而纯黑,荆楚俗称推屎克郎。《神农本草经》:“蜣螂:昧碱寒……”;《外台秘要》:蜣螂治歷疡风病,取途中死蜣螂捣烂,揩疮令热,封之,一宿瘥”。擣(dǎo),将蜣螂捣碎。
(2)饍:同膳,“饍以醯”:即用醋进行调和。
(3)封而炙之:用上药涂封在痂上再进行烤炙。
(4)“虫环出”:本方疑痂下有分泌物,为濡痂。因此,“虫”指蛆,当封药及进行烤炙后,虫(蛆)就从四周爬出来了。
[今译]治疗痂下有分泌物的办法是,取蜣螂捣碎,用醋调和好,涂封在濡痂上再进行烤炙,如果痂下有虫,就会自己爬出来。
▲第十治方
[原文]取庆(蜣)良(螂)一斗(1),去其甲足(2),以乌(喙)五果(颗),大如李,并以(3)口斗煮之,汔(4),以傅之347。
[注补]
(1)庆(蜣)良(螂):参346行注。
(2)甲:某些动物护身的硬壳《大藏礼记·易本命篇》“有甲之虫三百六十”。甲,指蜣螂的护身硬壳。
(3):音代,《说文》:“,酢浆也”,醋的古称。
(4)汔(qì气):《说文》:“汔,不涸也”。《说文》:“涸,渴也”。指水干了。
[今译]患了痂病,可取蜣螂一斗,去其壳与足,用乌喙五颗。石大如李子,捣碎挠匀,并用醋若干煮之,待煮干的时候,取出敷在干痂上。
▲第十一治方
[原文]大皮桐(1),以盖而约之,善348。
[注补]
(1)大皮桐:古药名,桐用木旁,当指树皮。疑为桐树树皮的内层比较柔软的部分,含少量汁液者。
[今译]患了痴病取鲜的桐树皮,盖在痂壳上,用布包约起来,这个方法很好。
▲第十二治方
[原文]燔牡鼠矢,冶以善饍(1)而封之349。
[注补]
(1)“以善饍……”善(shàn)好,善,好醋。饍与345行意同,具有加热与调和的意义。
[今译]患了痂病,取公鼠矢燔烧,粉碎,用好醋调和后加热,封在痂壳上。
▲第十三治方
[原文]燔(1),冶乌(喙)、(2)黎(藜)卢、(3)蜀叔(菽)(4),庶(5),蜀椒桂(6),各一合(7),并和(8),以头脂(9),,(10),布炙以熨(11),卷(倦)而休(12),350。
[注补]
(1):药名,《玉篇》:,戈庶切,石出阴山,杀鼠”。《山海经·西山经》:“皋涂之山,有白石曰,可以毒鼠”。清,黄奭案,“毒鼠即治鼠瘘”。《神农本草经》:“,味辛,大热,主寒热鼠瘘、蚀创死肌,风痹腹中坚”。
(2):《说文》:豪“豕怒毛竖也”与中药名不符。疑豪为喙,古喙(hui会)的假借字。《说文》“喙,口也”。指鸟兽的嘴。乌喙,《神农本草经》载“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破积聚寒热……名乌喙”。吴普云:“乌头,形如乌之头也,有两歧相合,如乌
之喙者名曰乌喙也”。《中草药志·草乌》:“乌喙含乌头碱,对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有刺激作用,先痒,热感,而后产生表面麻醉,具有止痛作用”。
(3)黎(藜)卢:《神农本草经》:“味辛寒,主虫毒咳逆,泻利肠辟,头疡疥瘙,恶创,杀诸虫毒,去死肌。”
(4)蜀叔(菽):疑指巴豆。《神农本草经》:“巴豆……去恶肉……一名巴叔”。吴普云:“巴豆一名巴菽”。赵有臣证蜀菽即巴豆(见中华医史杂志1985.15(2)118)。
(5)庶:《五十二病方》疑为甘蔗,各家从之。考虑到本方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冶”为束,疑指蟅或虫。《神农本草经》“虫,味咸寒,主……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鳖”。吴普云:“:一名土鳖”。《武威汉代医简》47简,50简均用虫,足见虫是秦汉时常用药。
(6)桂:药名。《说文》:“桂、江南木,百药之长”。郭璞云:“令人呼桂皮厚者为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一名肉桂,一名桂枝。”
(7)合:量词,读gě,《汉书·律历志》:“十合为升”。按秦汉量制,一合等于现今20毫升(见《西汉度量衡略说》《文物》1975·12)。各一合指七味药,各取一合。另一解,合,动词,会集。《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与东西温溪合”。“各一合”:指将七味药各取一份,会集一起。但与文“并和”义重。故以量词解之为宜。
(8)并和:将上述药物或燔或冶后,放在一起挠匀。
(9)头脂:古药名,在《五十二病方》中《乾瘙》第一治方用“头脂一升”。《五十二病方》无解。《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释为头垢。本方用桂等七味药皆冶后,以“头脂“调和,用布包裹,再“布炙以熨”,可见用量之大,是“头垢“头皮之脂所不能满足的。古时“脑”亦为药,《痂》第十二治方“以兔产脑涂之”可证。《说文》:“脑,头髓也”,段氏依《说文》:“髓,骨中脂也”注“头髓,头骨中脂也”。故笔者疑“头脂”为“头骨中脂”。即脑髓,泛指牛、羊、兔等动物的脑髓(见书后附文:《五十二病方》“头脂”释义)。
(10)“口口口布炙以熨”:参《婴儿索痉》在药物之后“合挠而蒸”及《乾瘙方》第五治方:“炙裹药”试补“挠,布裹”,读作“以头脂挠,布裹,布炙以熨”。
(11)“布炙以熨”:是施熨的方法。《灵枢·寿夭刚柔》:“刺大入者,以药熨之,……则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与“布炙以熨”是一个道理。
(12)“倦而休”:指“布炙以熨”反复进行,身体疲倦了就休息,与《朐养(痒)》:“热则举之,寒则下之,倦而休”同理。
[今译]当创面上结上一层痂屑时,可取石、乌喙、藜卢、巴百、虫、蜀椒、桂皮各20克,石要燔烧捣碎,其他药物都要捣碎,将他们会集在一起搅匀,再用兔或牛羊的脑髓挠和,用布包裹后,在火上进行烤炙,用烤炙热后的药布袋进行熨伤,药布袋冷了就再烤炙后熨疗,身体疲倦了就休息。
▲第十四治方
[原文]以小童弱(溺)渍陵(菱)敊(芰)(1),以瓦器盛(2),以布盖,置突上(3)五、六日傅之351。
[注补]
(1)陵(líng)敊(jì):《五十二病方》依同时出土的帛书《杂疗方》63行及啜陵(菱)(芰)释为菱芰。《名医别录》:“芰实,……一名菱。菱一年生草本,其实藏硬壳内,名菱角”。410行用陵敊。
(2)瓦器:即陶器。
(3)突上:灶突之上,参318行注。
[今译]患痴病者,用童尿浸渍菱芰,用陶罐装好,用布盖着,放在灶突之上五至六天,取下来敷在痂上。
▲第十五治方
[原文]冶莁夷(荑)(1)、苦瓠瓣(2),并以彘职胑膏弁(3)傅之,以布裹而约之352。
[注补]
(1)莁荑:参327行注。
(2)瓠瓣:瓠瓜的瓜子。
(3)职膏:腊猪肉条上滴的油。参21行注。
[今译]患了痂病,取莁荑、苦瓠子,一并粉碎为末,用猪职膏调匀,敷在痂上,用布包裹好。
▲第十六治方
[原文]冶乌(喙)四果(颗),陵(菱)敊(芰)一升半,以南(男)潼(童)弱(溺)一斗半并(1),煮熟,口米一升入中,挠,以傅之353。
[注补]
(1)依上文意缺字补“渍。”
[今译]患痂病者,取乌喙四颗、菱芰一升半一并粉粹,用男童的尿一斗半浸渍,煮熟,再加某米一斗搅匀,煮好后敷在痴壳上。
▲第十七治方
[原文]冶乌(喙)(1),炙羖(2)脂弁(3),热傅之354。
[注补]
(1)乌(喙):即乌头,含乌头碱,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本方用于止痛。详参350行注。
(2)羖(gǔ):《说文》:“夏羊牡曰羖”。
(3)弁(biàn卞):用手搏之。《汉书·甘延寿传》:。试弁,为期门”。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弁,手搏”。亦作急速:《礼记·玉藻》:“弁行”,郑玄注:“弁,急也”。本方转释为快速拌合。
[今译]患痂病伴痂溃疼痛时,可取乌喙打碎,放在公羊的油脂中,烤炙并快速拌合,趁羊脂热时进行热敷,痂溃就不疼了。
▲第十八治方
[原文]取陈葵茎,燔冶之,以彘职(胑)膏殽弁,以傅痏355。
[今译]患痂病,取陈放多年的葵茎,烧为灰后,用猪职膏加热搅匀,敷在痂壳上。
▲第十九治方
[原文]濡痂(1),冶巫(莁)夷(荑)半参,以肥满剡膏(2)夷口口口口口口口善以水洒加(痂),乾而傅之,以356布约之。死人胻骨,燔而冶之.以识(职)膏357。
[注补]
(1)濡痴:《说文》“濡,水”。《广雅》:“濡,渍也”。濡痂,比较潮湿的痂。
(2)剡(yǎn偃):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剡假借为”。《说文》:“,火行微熖熖也”。“肥满剡膏”指将肥公猪的肥肉放在火熖上烤。参21行注。本句及327行(焫)都是解膱(膱)膏的重要资料。
[今译]患痂病痂下分泌物较多的治疗,取芜荑半升,用肥公猪的肥肉在火上烤……用水洒沃痂,等痂干后用上药敷之。再用布裹起来。再用已死人的小腿骨燔烧粉碎为末,用职膏调和敷在比较潮湿的痂疮上。
▲第二十治方
[原文]产痂(1),先善以水洒(2)而炙蛇膏(3)令消,傅、三傅358。
[注补]
(1)产痂:痂屑脱后而又复生。
(2)善:好好地;善自得重,《论语·雍也》:“善为我辞焉”。“先善以水洒”,先用水好好地洗一洗。
(3)蛇膏:《名医别录》:“蚺蛇胆:膏、平,有小毒,治皮肤风毒。”“炙蛇膏令消”。将蛇膏烤炙消融。
[今译]患痂病者,如果痂屑反覆脱落而又复生,可以先用水好好地洗一洗,再将蛇膏烤炙融化后涂敷于痂屑上。要多次进行敷疗。
▲第二十一治方
[原文]痂方:取三岁织(胑)猪膏(1),傅之。燔胕(腐)荆箕(2),取其灰口口三口口已。令359。
[注补]
(1)三岁职猪膏:即陈放三年的猪腊肉条上的油参21行注。
(2)腐荆箕:陈旧腐朽的荆编畚箕。
[今译]治疗痂病的方子是,用陈放三年的猪肉条上的油脂,—再将陈旧腐朽的荆箕烧后取其灰,用油脂调匀傅在痂壳上。
▲第二十二治方
[原文]乾痂(1):冶蛇床实(2),以牡彘膏饍(3),先括(刮)加(痂)溃,即傅而口口,乾,去口目360。
[注补]
(1)乾痂:相对于濡痂而言。
(2)蛇床实:即蛇床子,《神农本草经》:“蛇床子,……主恶创”。
(3)“以牡彘膏饍”饍含加热与调和意,参345、349行注。
[今译]治疗乾痂的方子:将蛇床子粉碎,用公猪膏加热,先将乾痂壳刮掉,然后将调和好的药膏傅在痂上(后文缺字太多,难以释全)。
▲第二十三治方
[原文]以水银,谷汁(1)和而傅之。先以(2)脩(滫)傅361(3)。
[注补]
(1)谷汁:《五十二病方》释“米汤之类”,但后文接着讲:“先以脩(滫)。”脩(滫)在241、338行均释为淘米汁。与“谷汁”有同语反复之嫌。《说文·本部》“楮、谷也”又“谷、楮也”段玉裁注:引山海经传曰:“谷,亦名构”。《诗、小雅、鹤鸣》:“其下维谷”,朱熹注:“谷,一名楮,”当代祝敏彻等《诗经译注》“谷,树名,即楮,树叶似桑而多涩毛”。赵有臣《五十二病方中几种药物的考释》载《中华医史杂志》1985(2):118指出:“其下维谷”陆机疏云:“幽州人谓之谷桑,或曰楮桑:荆扬人谓之谷,中州人谓之楮”。又引王怀祖《广雅疏证》:“谷.构古同声,故谷亦名构”。《五十二病方》出于长沙,故谷桑(楮桑)名谷,谷汁即谷桑之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楮实条指出:“楮实,一名谷实,……治恶疮,生肉。树皮……主隐疹痒,……其皮闻白汁疗癣”。《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按:楮系桑科植物,割断其茎(皮)叶有白汁溢出。”此即“谷汁”。谷汁,楮树之皮叶白汁。
(2):《说文》:“所以水也”《广雅》“、隁也”,王念孙疏证:“隁之言偃也.所以障水,或用以取鱼”。本文,转释为久留,陈放,脩即陈放时间较长,发酸的淘米水。其实可能为昔之假借。《玉篇》:“昔,夕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弓膠昔幹”,司马贞索隐:“昔,久旧也”。昔滫亦指陈久的淘米水。脩(滫)参241行注。
(3)缺三字,依文意补“沃痂即”傅。
[今译]患痂病者,用水银加楮树皮汁调和敷在痂病上,在敷药前,先用陈放多天变有酸味的淘米水冲洗痴壳再敷。
▲第二十四治方
[原文]加(痂)方:财冶犁(藜)卢(1),以蠭(蜂)骀(2)弁和之(3),即孰口口口口加(痂)而已(4)。尝试,毋禁362。
[注补]
(1)藜卢:见350行注:
(2)蜂骀:《五十二病方》依同时出土的帛书《养生方》32行“取蜂骀。”释蜂子,赵有臣《五十二病方几种药物的考释》中另提一解,指出:骀古通饴,蜂骀即蜂饴。《说文解字》云:“蜜,蜂甘饴也”。故蜂蜜亦可称蜂饴。考虑本方外用,以释蜂子即蜂的幼虫最适宜。
(3)弁:搅和,参354行注。
(4)缺一字,试补“傅”。
[今译]患痂病的方子:根据痂病的大小,适当选择藜卢和蜂子的幼虫适量,将其搅和……敷痂上。这个方试用有效,治疗中没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