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8-23 22:18:48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766次
肾,在秦汉以后传统中医理论中属五脏之一。一部《内经》讲“肾”之生理病理内容极丰,但在《内经》中的“五脏之肾”概念是未加界定的。在讲“肾”之解剖部位时说:“腰者,肾之府”;在讲肾之生理时说:“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气实;……阴阳合,故能有子”。“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肾之解剖部位与生理机能的脱节,是我们在探讨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及未来中医理论体系千万不可忽视的。
一、泌尿、生殖之“肾”解剖、生理问题的提出
现代人体解剖、生理知识中,关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概念是不同的。但在秦汉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始,人体解剖知识的局限,或相关人体解剖知识的口头传承,文字传承的失误,在尚无条件观察、分析泌尿之肾、生殖之肾(当时睾丸亦名肾)以及尚未规范器官(泌尿之肾与睾丸)命名的前提下,或者撰《素问·上古天真论》作者忽视了睾丸亦名肾,在讲男性生理功能全部嫁接于泌尿之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加之后世医家根据自己对有关生理现象的认识,考虑到临床医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人们便在这一基础之上凭想象扩大泌尿之肾的生理功能,造成泌尿、生殖之肾解剖概念的错位,于是肾生水、肾主骨,以男性为主的肾藏精、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等等认识都嫁接于泌尿之肾,都见于今本《内经》的许多章节之中,甚至发展为肾阴、肾阳、真水、真火,混淆了泌尿与生殖概念,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都没有澄清泌尿之肾、生殖之肾的解剖部位及男性睾丸、女性卵巢的本意。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澄清的。两汉医家记载肾的解剖部位有三,1、今本《灵枢·五色》:“夹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此一记载,应看作是泌尿之肾的解剖部位。2、今本《素问·脉要精微》载:“腰者,肾之府。”此说很可能是汉后医家在探讨疾病诊断而补写的。亦应指泌尿之肾。3、《难经·四十二难》“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这样大的肾,虽未讲明解剖部位,也应是讲泌尿之肾。其他如:“肾,开窍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肾合膀胱”(《灵枢·本输》)。又有“素肾”(《素问·逆调论》)之说,这些记载只能看作只言片语,无法用作探讨肾之解剖部位的依据。《三十六难》又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右者为命门。”右肾命门之说,使人玄惑不解。作者接下去讲:“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二也”。这样的解释,虽然涉足于男女性生殖生理,但将人们对生殖之肾的玄惑心情去掉了吗?笔者认为:“男子以藏精”的肾及“女子以系胞”的肾,应是讲生殖生理之肾,即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了。这一点是我们拟在下文中展开讨论的根由。至于三焦中的下焦与泌尿之肾的关系,如《灵枢·营卫生会》讲:“下焦者,别廻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三十一难》:“下焦者,当膀胱上口,……”。这些论说,可看作是古人探明了右侧输尿管下段的记录,也不能当作讲述泌尿系统之肾的证明。
关于主生殖生理之肾的形态及其解剖部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从来未见相关探讨。《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指出“”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又讲“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气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不难看出《上古天真论》的作者将男女之生殖功能都嫁接于解剖部位不清的“肾藏”了。《素问·水热穴论》在前三百字的字里行间讲解泌尿之肾与水肿的关系,如“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浮肿、即全身性水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水热穴论》所载之肾与《上古天真论》所载之肾在生理功能上是有别的。它们都未讲明肾的解剖部位。从传统中医理论发展的长河分析:在临床上将其分为肾阴、肾阳、肾亏、肾气、肾阴虚、肾阳虚等等。它们的基础应该在主持生殖生理之肾,或者属于内分泌系统的肾上腺。与重一斤一两的泌尿之肾无关。但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当讲生殖生理时,“肾”的解剖部位已离开了“腰者,肾之府”。“夹大肠者,肾也。”“肾”已是一个虚构的形体了。这种结局应是中医理论在发展中的一个悲剧。它无法解释男性“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的精之产地,不可能讲明“精之处也”的具体部位。我们注意到《灵枢·刺节真邪》“……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讲的是睾丸鞘膜积液及放水疗法。《灵枢·五色》“……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狐疝溃阴之属也。”这里讲的是男性阴囊疝。在《内经》中讲睾、卵者并不少见,说明秦汉医家们已经注意到男性阴茎,睾丸(卵)的生理病理现象了。但他们无法阐明男女之生殖生理。假如能用睾丸解释“精之处也,”那就合乎人体生殖生理了。为了解开肾、男性睾丸生殖生理的奥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讨。
二、秦汉时期睾丸名肾
2.1秦汉睾丸主生殖奥秘
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们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一批秦汉医书,它们随葬于公元前168年,其史学价值极高,对于我们解开《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肾”本质提供了2000多年前的原始史料。其中《养生方》讲:“……到春,以牡鸟卵汁弁。”牡鸟卵,即公鹊的睾丸。如“公鸡卵”在鄂西北民间仍作为壮阳验方之一至今流传。《养生方》第89行,“阴干牡鼠肾……以男女。”牡鼠肾即公鼠的睾丸。有学者引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牡鼠”指出“牡鼠父鼠也。此处的肾字,当指外肾而言。”外肾,当指公鼠阴部可见的睾丸。陶氏的意见应该重视。可见秦汉时期人们已将牡鸟的卵(睾丸),牡鼠的卵(睾丸)命名为肾了。与《养生方》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有“肾”一名;在治疗颓疝时,又有一方强调:“纳肾(阴茎)于壳空中。”这里的“肾”都指男性睾丸。当代医史学家马继兴在注文中指出:“肾,当指外肾,肾后世又称肾,……相当于睾丸结核,睾丸炎诸病,……。”[1]。当我们澄清了秦汉时期睾丸亦名肾的时候,《上古天真论》中“男子二八肾气实”,就是讲男子十六岁时,睾丸已经发育成熟,是“精之处也”的地方了。《内经》中的“肾藏精”便由此而来。用睾丸(卵)直解《内经》中相关之肾,或者进一步明确:秦汉时期睾丸亦名肾,这样秦汉时期的“男子二八肾气实”之“肾”的生理功能就好理解了,主生殖功能的“肾”之形态解剖学就可考了;传统中医学中的许多生殖生理问题就好理解了。当代李益生教授《论男性奇恒之府》指出:“精室即精囊”是可取的[2]。
关于“肾主骨”。笔者认为,秦汉医家认为“肾主骨”是一个直观认识。如《灵枢·天年》讲人的生长是“以母为基,以父为”。(shan)即柱,转释为骨架,指男孩的生长以父亲的骨架为标准,而父亲有生殖能力是在“肾气实”之时,因此这个直观认识是提出“肾主骨”的根由。
2.2排除商业宣传中对“肾”的虚构理论
在探讨古代中医理论时,学者们一再强调,在历史研究中切忌将现代观念强加于古人,当代许多研究恰好忽视了学者们的告诫。近代常报道:“肾生髓研究得到科学验证”[3]“中医肾生髓研究进入分子水平”[4]“×××等揭示中医肾主生长奥秘”[5],其中“肾”的概念,好像不言而喻“肾”即五脏之肾(泌尿之肾)。将现代许多科学成就强加于泌尿之肾后,结论说“揭示了肾的奥秘”能使人信服吗?近年有三位名家参加电视节目“通脉强肾酒”的宣传,达到了“震撼上市”目的,宣传材料宣称他们提出了“生命轴心说”和药物的“通补分子团”理论,宣称在药物制造中发明了“生物键技术”,能将“通脉类和补肾类活性分子连接起来”形成完美的“通补分子团”,并设计出数幅泌尿之肾的“肾虚”图,通过现代宣传手段——电视演绎,用“通补分子团”逐一消除“肾虚”,用心良苦。在此作者十分鲜明地采用泌尿之肾解释“肾虚”了。这样的宣传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外,对于未来中医事业的发展有多少好处?对于中医“肾虚”理论的解释与重建有多少好处?我们能够理解“通脉强肾酒”之组方及药效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服用后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神疲力乏等症状好转或消失,这就是中药史上的一个进步。我们何不换个方式思考,用陈可冀院士讲的“中医药学有许多治疗法则和方药,如果都能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临床、化学成分、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系统研究,那么中医药现代化的进度将会大大加速。”[6]为了未来中医药事业健康的发展,我们希望从事与肾生理研究的理论家们和从事肾病药理研究及肾病临床研究的科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一定要澄清泌尿之肾与生殖之肾概念,更希望推出新型中药的科学家们在新药的宣传中接受陈可冀院士的忠告。切切不可再玩“通补分子团”游戏了。
三、三千五百年前,殷人发明了公畜“去势术”(破坏睾丸机能)。
当今中国史学家金景芳教授于1983年出版《中国奴隶社会史》第73页说:“殷人为了解决猪的育肥问题,还发明了去势术”[7]。金教授的这一简单记述,如磁石一般吸引了我的思维。记得在《灵枢·五音五味》见到“宦者去其宗筋"。为解释宦与宗筋,宦与奄人、阉人,以及奄人与势的关系,势与男性之睾丸的关系,我曾在诸子典籍中探释,在历代辞林中察考,希望寻找到势与睾的共同点,都未能如愿。虽然《字彙·力部》:“势,阳气也,宫刑,男子割势,势,外肾也。"那是后世之作,不足为据。势字,是一个合文,从执从力,意在表白权势。《尚书·君陈》:“无依势作威。"所以有“势,盛力,权也"之称。以上是社会学的反映。在自然界,猴王是雄性,有威力的猩猩是雄性,虎狮都属雄性最为威猛,而它们的共同点就因为在阴部可以见到阴茎、睾丸突出于体表,而表现出威力、权势。一旦它们的睾丸受伤,失去功能,它们的威武之姿也就消失了。现在得知“殷人发明了去势术,"对于我讲,就等于云开雾散,可以寻找到势与睾的关系了,我将探求之。
3.1殷商时期人们对公畜睾丸生殖能力的认识过程
对于殷商先民如何发明去势术,金教授讲:“殷人长期饲养与繁殖肉用牲畜,他们为了育肥,注意到了牲畜的牝牡,如公牛作牡,公羊作,公豕作,母牛作牝,母羊作,母豕作……”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金教授的介绍呢?应该想到创作甲骨文字的人们有一个原则,就是“依类象形。”从上文不难看出,牡牝字形的产生,都是对公牛和母牛外生殖器的描绘,母牛作牝,牝中之匕便是母牛外生殖器之外形。牡指公牛,牡字中的土字该如何解之?这个土字下面一横代表外生殖器根部的肌肤,十字之竖表示阴茎,十字之横,表示由皮肤包裹的两枚睾丸,它们突出于阴部皮表,相当于“丘陵为牡”或曰“牡高肤"的本意,说明殷人对雄畜之外生殖器睾丸的生殖功能有了一定认识。
3.2殷人发明“去势术”过程
人类对自身、男女,交配、孕育的认识虽然长期处于本能状态,但到距今20万年,即进入早期智人时期,大约已经有了一些领悟,当人类进化至近4万年以来的新人时,或者说当人类获得了远事记忆能力,进入到“从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后,人类对自身男女外观区别已有一些理解。成年男女之性行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女性孕育已与兽类不同,不受春夏秋冬的制约。人类对兽类雌雄的认识,是在狩猎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的。到了殷商时期,狩猎仍然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来源,当他们捕杀到一只怀胎的雌兽,剖剥时见到腹内的兽胎,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他们对兽类妊娠的认识,而且也促进了他们对人类妊娠经验的主动积累。3500年前,我国华北平原,还有许多未经开垦的沃土,到处荆棘遍野,丰林茂草,为虎狼、犀牛、野猪等等动物的繁衍生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盘庚起殷商先民就定居于此地,据(《殷虚书契后编》下1、4)、(《后》下4 1、1 2)记载殷王出去捕猎,一次获野猪140头,一次获麋348头,还有犀牛或野牛71头、狼41头。捕获兽类有了剩余,就有可能将受伤而未死的动物圈养起来。在受伤的动物中有可能刚好伤着雄性的睾丸,当它们伤口愈合后,性情比以前温顺。特别是在圈养伤着睾丸的猪的过程中,假如有数头公猪的睾丸受伤,经圈养愈合后,不仅见到它们的性情温顺了,而且发现它们易于肥壮,这是人类最早意识到雄猪睾丸受伤后,其结果有利于猪的肥壮的认识过程。这一结果是所有圈养主希望得到的。为了在饲养中得到更多的肥猪,于是他们试着将小公猪的睾丸用木棒砸伤,待公猪长大后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当这一技术推广以后,殷人便在不十分自主的前提下发明了公猪的“去势术"。这一时期在文字方面还没有创作出睾、势等字,而牡已在甲骨文中普遍使用了。金景芳教授在论证这一发明时引:(《后》上24、10)“三豕、三羊、卯五牛”等史料为据指出:“殷人祭祖,一次用牲达数百头。"为说明卜辞中“豕”字的本意,金景芳特引闻一多《释豕》,以下抄录之。“许君谓为‘豕绊足行,从豕系二足’。(许君)此盖不得其解而妄以、等字说之。(闻一多指出),实则之本义当求之于经传之及等字。……按、并与音同义通。去阴通于人,故男子宫型亦谓之……去阴之自无性别可言,故卜辞(中百豕、百牛等不必用或者牝牡之必要)。”金氏指出:“这种解释是可信的。"
考:(zhuo)桌释击,《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之橐橐(tuo驼)”。形容打土墙,指筑土的声音咚咚作响。指宫刑或宫刑之后的宦官。《诗·大雅·召》:“昏靡共",谴责宦官们不努力供职。《说文》:“,击也,从木,声"。许慎的这种解释与殷商时期人为致伤公猪的睾丸时用棒击伤睾丸的过程是一致的。《尚书·周书·吕刑》:“劓、刖、、黥”,这一记载表明,大约西周时期的宫刑也是用木棒击伤睾丸。所以孔颖达疏:“阴,即宫刑也。”郑玄亦注曰:“,谓破阴(睾丸)。”:《说文》:“,去阴之刑也,从,蜀声。"所以闻一多先生指出:“之本义当求助于经传之及等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但在《说文》中“阴”无“阴器"或者睾的解释。《说文》中有“睾"指“今吏将目捕睾人也",亦无睾丸之意。《说文》中有“卵”,只解作“凡物无乳者卵生"。这一解释比《庄子·知北》“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还要原始。《说文》中卵亦与睾丸无关。而卵,《说文》书写作,这个字形使人寻味。有趣的是秦汉之交成书的《五十二病方》第236行卵字作,据《汉语大字典》313页指出:“一号墓木牌28行卵亦作。"可以看出他们比《说文》之更原始,更使人寻味造字者“依类象形”的实物是什么?
四、在未来中医生殖生理中创新型“肾”概念
秦汉时期,“肾藏精”“精之处也”的肾之形态解剖学反映的是生殖生理,在男性主要指睾丸。但《内经》中的“腰者,肾之府”,“夹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以及“肾有二枚,重一斤一两”,“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都讲泌尿之肾无疑。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肾阴”、“肾阳”“肾阴虚”等,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知识分析,它与泌尿之肾显然无关。细思之,切不可忽视“肾上腺”,“肾上腺素”,“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此外睾丸雄性激素,卵巢雌性激素对正常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医素有“外肾(睾丸)”之说,但“外肾”从未归入中医正史。因此,我们明确提出,在未来中医生殖生理理论中创以下肾概念。
未来中医理论中男女性“肾”生殖生理图示
泌 尿 生 殖 之 肾 图 示 |
内肾 |
泌尿之肾概念,主泌尿之相关生理、病理;与生殖无关。 |
肾上腺,肾皮质激素概念,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参予内分泌调节,与肾阴、肾阳症候群有关。 | ||
女性卵巢,女性生殖之肾概念,受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卵巢、子宫内膜均受反馈与负反馈调节影响,与女性肾阴,肾阳症候群有关。 | ||
外肾(主指男性睾丸),生殖之肾概念,受丘脑、垂体、睾丸轴调节,无周期节律性规律。与男性肾阴肾阳症候群有关。 |
秦汉医家们由于当时基础医学理论体系的限制,医家们在《内经》中讲泌尿之肾、生理、病理少见,而讲具有生殖机能的肾(睾丸)已十分普通,但他们未见到睾丸名肾的史料,造成主生殖之肾的形态解剖学概念模糊,更无知识阐明女性卵巢生理,甚至给卵巢命名都未见记录。因此,我建议将《养生方》、《五十二病方》中给睾丸命名为肾的史料加强宣传,增添女性卵巢(生殖之肾)宣传,借以纠正关于生殖之肾的形态学、生理学的认识上的偏差,有利于指导临床肾病的分类、诊治,有利于促进肾阴虚、肾阳虚本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继兴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
2、李益生 论男性奇恒之府。
3、健康报 1990.12.16肾生髓研究得到科学验证
4、健康报 1992.1.11中医肾生髓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5、健康报 1992.10.15×××等揭示中医肾主生长奥秘
6、健康报 2004.3.3陈可冀院士讲中药开发
7、金景芳 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一版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