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5-22 22:31:53 作者: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5255次
颠(癫)疾
[题解]本题讲“颠(癫)疾。”在《五十二病方》中,常见间(痫),如“婴儿病间(痫)”“人病马不间(痫)……”等好似都指癫痫。稍加分析,“婴儿病间(痫)”中原文解释:“间(痫)者,身热而数惊。”当指婴幼儿高烧痉厥,属高烧的并发症,“人病马不间(痫)”讲的是人患的间(痫)症其叫声如马鸣。本题颠(癫)疾中,强调一个“发”字,似专指当今癫疾。但原文中根本未讲临床癫症。考虑到第一治方中专以局部用药为主,又要连续用药三天,似指头顶之皮肤病。如头癣等,正如原文讲:“以刀剶其头,从颠至项”,文中之颠指头顶无疑。因此颠,不必转释为癫。第二治方用瘨(癫),瘨具有精神异常的意义,所以将本题释作癫疾病,也无不可。总之,对于某方原文应作具体分析。
▲第一治方
[原文]颠(癫)疾,先(偫)(1)白鸡、犬矢。发(2),即以刀剶()其头。从颠到项(3),即以犬矢湿之,而中剶()鸡112(4),冒其所以犬矢湿者,三日而已(5)。已(6),即孰(熟)所冒鸡而食之(7),已113(8)。
[注补]
(1)(zhi智):《五十二病方》释偫(智),各家从之。《说文》:“偫,待也”。段注:“谓诸物以待用也”。此文强调平时准备好白毛鸡与狗矢。
(2)发:动词,不指癫痫发作,而是讲头癣感染之急性发作。
(3)剶:《五十二病方》释,解割。《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依《广雅》:“剶,剔也。”等解为“就在患者的头部由头顶颈后部用刀割开正中部的皮肤。”笔者考虑,此举刀割范围很大,且头皮血管丰富,可能造成流血不止。如依头癣感染,则剶(剔)释作剪削。《庄子·马蹄》:“烧之剔之”,陆德明释文引司马云:“剔,谓剪其毛”。本文之剶(剔)指颠顶至项剔去满头的头发。
(4)缺字补“腹”,“而中剶鸡腹”,此处的剶用意不同,指割开,即从中间将鸡腹剖开。
(5)冒:动词,指戴在头上。全句指将鸡腹从中剖开,做成帽状,将湿犬矢放入鸡腹,戴在剔去头发的头上,三天三夜取下来。
(6)已:此处的“已”不指病好了,而是这一治疗过程结束。
(7)孰:煮熟:“熟所冒鸡而食之,”将戴在头上的鸡煮熟后吃掉。
(8)缺字补“疾”,“疾已”病就好了。
[今译]患了头顶皮肤病的人(如头癣之化脓性感染发作),可先准备好白毛鸡一只,犬矢若干,当皮肤病严重时,用刀剔掉从颠顶到项部的头发。将干犬矢用水调和涂到整个有病的头皮上,再将白毛鸡杀死从腹部正中剥开当作帽子戴在头上。要戴三天三夜,三天后将鸡拿下来煮熟吃掉,头部的皮肤病就好了。
(此治疗可能在冬天进行。否则鸡坏了怎么能吃?)
▲第二治方
[原文]瘨(癫)(1)疾者,取犬尾及禾在圈垣上者(2),段冶(3),湮汲以饮之114。
[注补]
(1)瘨:疑瘨之误,瘨:《说文》:“瘨……一日腹胀”。瘨,癫痫病。《战国策.楚策一》:“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瘨而弹闷,……”《神农本草经》蛇床子:“除痹气,利关节,瘨痫,恶创。”《素问·腹中论》:“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王冰注:“多喜曰癫,多怒曰狂”。可见瘨指精神异常,而不单指当今的癫痫病(参《汉语大字典)2688)。
(2)垣:《说文》:“垣,墙也”,“垣上”指废残的墙头上。犬尾疑为狗尾草,“及禾”指狗尾草的禾苗,全句指长在废残墙头上的狗尾草全草。
(3)段冶:《五十二病方》依《说文》“段,椎物也”,直释为“椎碎”。难通。考虑到后文:“湮汲以饮之,”故段应释为煅。《玉篇》:“煅,热也,干也”。《广韻·麻韻》“煅,火气猛也。”段(煅)冶,即将狗尾草煅烤焦后冶碎成灰末,用湮汲水调和喝下去。
[今译]患精神异常的病人,可从残废的墙头上长了穗的狗尾草的全草取下,剪成小段,煅烤焦后冶碎成灰,用湮汲水调匀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