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秋实书屋 >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 正文

伤痉(筋)

发布日期:2014-05-23 22:14:57 作者: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5525次

伤痉()

    [题解]痉:当指证候。《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病在此者,主癎瘛及痉。《素问·大奇论》:“心脉满大,癎瘛筋挛,肝脉小急,癎瘛筋挛。”《经筋》讲“癎瘛及痉”的解剖学基础,《大奇论》讲“癎瘛筋挛”的脉象表现,两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同一个证候群。《经筋》接下去讲:病“在外者不能俯,在内不能仰”,是对“痉”的证候的进一步阐述。

    “伤痉”,《马王堆医书考注》释作“破伤风一类的病症”。笔者分析:《五十二病方》中,《伤痉》列于《诸伤》之外,说明《伤痉》与《诸伤》有别。《诸伤》收集十七个治方,其中十三方表明有外伤伤跡;《伤痉》收集六个治方,仅一方有“伤痈痛”,《伤痉》第一治方的病因是“痉者,伤,风入伤。”很容易让人想起破伤风。但我们分析病症,应该考虑后文,后文讲:“身信而不能诎”可达四日之久,在治疗中强调:“以熨头……一熨寒汗出,汗出多,能诎信。”字里行间告诉我们本治方的病症不是因外伤引起的疾病,而是病在头颈,似指风寒伤筋导致筋的坚强反张(身信)。这与治疗后强调“毋见风”是一致的,与《灵耘·寿夭刚柔》中“剌寒痹者内热”中的药熨治疗后强调“起步内中,无见风”的治疗原则也是一致的。由此,笔者疑第一治方中病症不是破伤风,而是与“筋”有关的病症,疑痉为筋之抄误。依本方中症候,似指落枕或肩颈综合症。这一类病症,无疑也是“身信而不能诎”的,当以热盐持续熨疗肩颈,效果一定会好的。这就是“熨……汗出多,能诎信”及“过四日自适”的根本原因,是破伤风患者不可能出现的,在伤痉的其他治方中,应依临床表现分析“痉”的本质,古人对痉的概念,不可能十分严格。此文之痉与后文“婴儿索痉”之痉不同。

    ▲第一治方

[原文]伤痉:痉者,伤,风入伤1,身信()而不能诎()2治之,()3盐令黄,取一斗4,裹以布,卒()5醇酒中,入30即出,蔽以市()6,以熨头7熬则举8,适下。为裹更熨9,熨寒,更()盐以熨,熨勿31绝。一熨寒汗出,汗出多,能诎()(),止。熨时及已熨四日内,衣,10毋见风,过四日自32适。熨先食后食次()11毋禁,毋时。令33

    [注补]

    (1)风:指风寒,致病的因素,春秋秦医和六淫之一“痉者,伤,风入伤”。指本治方中痉病是因为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导致筋的挛缩,表现为持续的“身信而不能诎。”“风入伤”前的“伤”,并非指外伤伤口的伤。    

    (2)“信”:即伸,韦昭注《汉书音义》:“信,古伸字”。诎即屈,《说文》:“诎……一曰屈”。临沂银雀山汉墓《孙膑兵法》第274行“故善者制险量阻,敦三军利诎信。”讲善用兵的将领,要根据地理条件,部置三军,保证三军在军事行动中能屈能伸,能进能退,运动自如。“身信()而不能诎(),”即身体某一部分僵直而不能作屈曲运动。

    (3)(xiāo);是利用已有的火字与嚣组合的会意字,从火,应读嚣声。当指干炒食物时,食物爆裂时的声音。“盐令黄”即将盐放入锅中,不加液体炒黄。详参265行注(2)

    (4)一斗:依秦汉量制斗合今2000毫升(参附录《秦汉楚地度量衡概说》)

    (5)():将高热铁器,投入冷水中,使之急速冷却,叫淬火,“淬醇酒中,入即出:”强调将炒热的盐用布包好后,投入好酒中,很快拿出来进行熨疗。

    (6)(bì):遮挡;以:用。市:当为市(fú);熟皮制的围裙,亦名蔽前、蔽膝。《集传》市分物切,《说文》:市、市有别。“市(fú),韠(bì)也。上古衣蔽前而已。”《说文》“韠,韍(fú)也,所以蔽前者,以(兽皮之)下广二尺,上广一尺,其颈五寸,一名媪韠,”即熟皮围裙。“蔽以市(fú),即用熟皮围裙包在盐布袋外面,使热盐慢慢放热。”

(7)“以熨头”与“身信而不能诎”的证候不完全相符。故疑此病例为落枕或肩颈综合征一类的病症,其症在颈,是“以熨头”(枕后、颈部)的缘故。

    (8)(áo):《五十二病方》1979年版作熬,《马王堆医书考注》1988年版作热,但从1979年版为宜。《周礼·地官·舍人》;“丧纪,共饭米,熬谷”。即将加有水(液体)的谷物熬煎,亦作煎熬。本文引申为灼痛,代表在熨疗时难以接受的灼痛程度。

    (9)为布裹更熨:前文将盐“裹以布”,此处当是在温度进一步降低后,去掉皮围裙用布包热盐直接熨治,故缺字补“布”。为:作以、用解,《诗·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10)衣,毋见风”:缺二字,依上下文法及文意顺补“毋更”。

    (11)次:即恣。古意任凭。即饭前饭后均可进行熨疗。

    [今译]患筋痉挛的病人,是风寒趁机侵入体内,使肩颈或脊柱两侧的筋肌受伤引起的。得了这种病,受风邪伤害的部份僵直而不能作屈伸运动。治疗的方法是:取盐一斗,将盐放入锅中炒到变黄,然后用布包好,快速投入好酒中,立即拿起来,再用熟皮制的围裙包好,使热量慢慢散发,用它熨治头枕部、肩颈部。假如温度太高,灼痛难忍,就将盐包提起来,等一会儿再放下去熨疗。盐冷了再更换炒热的盐接着熨治。要保证接上趟,中间不要停止。经过连续熨治后,汗就出来了,侵入体内的风寒也跟着出来了。汗出的多,病人就能作屈伸运动,这时候熨疗就停止。要连续熨治四天,这四天内,不要更换衣服,不要再被风吹着了,过四天病就好了,这种熨疗饭前饭后进行都行,没有食物禁忌,也没有时间长短

的限制,以出汗、能作屈伸运动为度。得了“伤痉()”的病人,就按上述方法熨治。

    ▲第二治方

    [原文]伤而颈()者,1以水财()煮李实2疾沸而抒3,浚取其汁4,寒和,以饮病者,5饮以346,節()其病甚弗能饮者,强启其口,为灌之,7()毋李实时35

煮炊,饮其汁,如其实数8,毋禁。尝试。令36

    (注补]

    (1)“伤而痉者”:指的是因受风寒引起的痉症的治疗,病重者可达到牙关紧闭,服药时要“强启其口”。仅依此文,难定病名。因痉症中出现“牙关紧闭”的疾病较多。

  (2)():同24行“财益药”注。

  (3)“疾沸”:疾,速也。疾沸即大沸,滚开的水。抒,汲出。《说文》“抒,挹也。”汲出谓之抒。《汉书·刘向列传》:“一抒愚意。”颜师古注:“抒谓引而泄之也。”《五十二病方》44行:“以布捉之,抒其汁。”将捉、抒的意义都讲清楚了。

    (4)“浚(jan)取其汁”:《说文》:“浚,抒也”。段玉裁注:“抒者,揖、挹也,取诸水中也”。本句是对前文的强调。

    (5)“寒和”:是对“疾沸而抒”的回应,即等药凉一点了再喝,“以饮病者”,属倒装句,以,动词,即叫病人喝下去。

    (6)本句缺二字,参171行“以多为故”句补“多为”。故:度也。

    (7)“病甚”:病重者,不能饮药时,要“强启其口”,将药汁灌下去。

    (8)“毋李实时”:后缺六字,说明要找代用品,参170行,当冬天没有鲜葵时,强调“冬□□本”。说明用葵的根替代。因此顺补:“可取李本以水”煮。此解从《马王堆医书考注》意见。所以下文讲:“饮其汁,如其实数。”

    [今译]因受风寒等种原因导致痉症(筋肌痉等)者,可以适当的水煮李实,在煮沸疾速的时候停火,用干净的布将煮药包好,将药汁挤出来,等适当冷后喝下去,要尽量多喝药汁,要是病情重,病人不能喝药,要强行将口打开,将药汁罐下去。假如没有李实,可以用李实的根替代,加水炊煮,饮其汁,饮汁的量与李实的要求一样,在饮李实汁时,没有什么禁忌。这是个效验过的方子。就这么办。

    ▲第三治方(热药汁浴方)

    [原文]诸伤,风入伤,伤痈痛1。治以枲絮2为独伤。3彘膏煎汁4375,数注,下膏勿绝,以欧()寒气6,以傅伤空()7,幣()388。休得为□□□□□□□□□□□□□□□□□□□□□□痈□□□□□口39,傅药先食后食次(),毋禁,毋时。□礜不9□□□尽□40

    [注补]

    (1)本方缺字太多,给注补添了不少困难,但保留了本方特色,如“枲絮”、“煎汁”、“驱寒气”,“□□举”等表明是用热药汁不断浸沃、洗涤的治疗方法,故在附录中编入热药水浴,本方是一个“诸伤”范围的伤后疼痛的止痛方。

    (2)()絮:《说文》:“枲,麻也”。枲絮,用粗麻制成的絮。在本方后文有“渍”、“沃”,当指用枲絮提渍药汁对伤口施治,但在从独后至“数注”的二十一字中共缺十二字,给注补带来困难,好在有“渍”、“煎汁”、“沃”等关键字留存,又给注补带来希望。

    (3)独后缺三字。独:《五十二病方》“疑读为、包套”。《马王堆医书考注》从之,并引《广韵·释古》:“,束也。”指出:“此处当是用麻布裹药包束伤口”。好似可取。但这节文中没有药物,参17行“独活长支者二梃”。缺字补“活”。227行“菌桂尺、独活一升”,可见秦汉之际荆楚地区独活常用。《本经》“独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脉痉。”与本方病证一致,故补独活为宜。全旬“为独括汁濡伤”。

    (4)从“溃”至“以驱寒气”。可作一段,渍后缺五字,恰是讲药物的,参后文有“礜(yu)”及350行燔礜,冶乌喙……恰可治“痈痛”,因而补作“燔礜,冶乌喙”彘膏煎汁。

    (5)“枲絮浸祆”:沃作动词,缺三字应为施治过程,即用具有止痛效果的药洗滌伤口,补作“枲絮浸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奉匜(yi)沃盥(guan)”,孔颖达疏:“沃,浇水也”。

    (6)“数注”:指反复沃洗。55行作“数复之”、87行作“数更之”都指施治过程。缺字故补“复”,与“下膏勿绝”一致。“下膏勿绝”一个“下”字点明了膏与化脓性伤口的关系,即将有伤口的部位浸渍至含有止痛药的热油脂中不要停止,以求达到“驱寒气”作用。

    (7)“举”前缺四字,后缺五字。在《五十二病方》中多次用“举”,31行“熬则举”,269行“熏热,则举之”,均与本方用法一致。举,作抬起解,即在治疗时,感到热的受不了,就将治疗部位离开热源。故补作“‘浸扶热,则举之,温适浸絮’以傅伤空()。”

    (8)(),马继兴氏指出:“是蔽巾的台文.即用手巾遮盖,可从。后补“之”。本处指用手巾将浸有煎汁(止痛药)的枲絮扎好。

    (9)(yù);秦汉常用矿物药,《说文》:“礜,毒石也”《神农本草经》:“礜石,主鼠瘘蚀创死肌……”在本方中属主药之一。后文记载,恰为前文注补提供了依据。

    [今译]因某原因引起皮肌受伤后,受风入伤,发生感染化脓疼痛的治方。治疗时先用独活煎汁濡洗伤口,再将伤口浸渍于含有礜石、乌喙的热猪膏煎汁内,用枲絮浸洗伤口,要反复数次进行,当膏液的温度适当时,将伤口浸泡在药汁内不要拿起来,达到驱除寒气的目的。如果感到热的受不了时,就抬起来;当药汁的温度适宜了,就用枲絮浸药敷在伤口上,再用手巾包扎好,……敷药饭前饭后都可以,没有禁忌,也没有时间的限制(以下讲对礜的要求)

    ▲第四治方

    [原文]伤而颈()者,小一犬1,漰与薛()2半斗,毋去其足,以并盛3,渍井□□□41出之4,阴干百日5。即有颈()者,冶,以三指一撮,和以温酒一咅(),饮之426

    [注补]

    (1):《广雅·释诂》:“,断也”。此处引申为切,即将杀死的小狗切成小块。

    (2)“漰与薛”:漰,不知何意。薛:《马王堆医书考注》疑为(niè)”。

    (3)“以并盛”:缺一字,结合前文“小一犬……,半斗”,此句指将上述药物一并装进一种器物内,参127行“以美醯口之于瓦甕中”缺字补甕。

    (4)“渍井□□□出之”、“井(duàn)”:即井底。《五十二病方》267行“穿其断”,断盆底。穿其断,将盆底打掉。本句指将上药调配好后,装在某容器内,密封后投入水井底多长时间再取出。

    (5)“阴乾百日”:是古代的一种制药要求,如318行将药“置突(灶突)上二三月。“阴乾百日”即从井底取出放在没有太阳的地方阴干到一百天,冶成粉末备用。

    (6)当有病人因伤后发生痉证,将药粉取三指撮放入温酒一杯中挠匀喝下去。

    (今译)受风寒伤后,引起痉症的病人,在治疗时,取小狗一条杀死后切成一小块,再取蝗虫一类的昆虫半斗,不要去足,与狗肉搅匀,一并盛入陶甕一类的陶器中,将口密封好,浸渍至井底,过若干日后取出陶器,将药物从陶器中取出,放在没有太阳的地方阴干一百天,粉碎后备用。当有痉症的病人,可取三指撮药粉,用热酒一杯摇匀后喝下去。

    ▲第五治方

    [原文]伤胫()1,择薤一把2,以敦()酒半斗者()(),饮之,即温衣陕()坐四旁,汗出到足3434

    [注补]

    (1)“伤胫”:属原文,各家均在胫后注(),意指原文有误。笔者认为:在“伤痉”中“痉”为常用熟字,不可能抄误,因而主张原文不变,意指小腿受伤。或者脱一字应作“伤胫痉”。与后文“汗出到足”一致。

    (2)择:《说文》段玉裁注云:“择,选择也”,转释为选取,薤(xiē解)多年生草本,药用叶,鳞茎名曰蕌头(jiàotou,均可食。《神农本草经》云:“薤主金疮,疮败。”《名医别录》:“薤,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薤在《五十二病方》4378182433行四用,为常用药。

    (3)薤能“温中散结”又经醇酒煮沸热饮,再“温衣夹坐四旁”目的在于发汗。当“汗出到足”时,小腿的寒气也被祛除了。病也好了,到这个时候“乃止”即停止治疗。

    (4)缺字补“止”。

[今译]小腿受风寒引起痉证者,可以选择薤菜一把,取好酒半斗(约合1125毫升), 将薤菜加入煮沸,乘热喝下去,将衣服烤热,围在四周坐下,当全身的汗出到足部时,小腿上的寒气就祛出去了,治疗就可停止了。

  ▲第六治方

  [原文]冶黄黔()、甘草相半1,即以彘膏财足以煎之,2煎之(),即以布足()之,予()其汁3,口傅444

    [注补]

    (1)本方采用猪油煎药,后文又讲“傅”,因此应是一个热敷的方剂。“黄芩、甘草相半”。相半”即各一半。也可叫各一份。

    (2)财:裁也,根据药物数量,用足够的猪油煎药。

    (3)煎沸以后,用布将煎药包起来,将药汁挤出来。

    (4)傅字前缺一字,大约是讲敷的方法,待补,敷后一字补“之”即“敷之”。

    (今译)伤而痉者的治疗:将黄芩和甘草各一半粉碎,用足够的猪油挠匀、煮沸,用布将煎药包起来,用力将油脂挤出(用热药渣)敷在痉症的部位。

上一篇:婴儿索痉
下一篇:诸 伤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