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9-27 17:40:00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556次
淳于意(约前205—?),西汉初齐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自幼热爱医学,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为师,学黄帝、扁鹊的脉书、药论等书,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
淳于意曾任齐国太仓令,所以也被称为“仓公”。他长期行医民间,对封建王侯却不肯趋承。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曾召他做宫廷医生,他都一一谢绝了。因常拒绝对朱门高第出诊行医,被富豪权贵罗织罪名,送京都长安受肉刑。其幼女淳于缇萦毅然随父西去京师,上书汉文帝,痛切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动,宽免了淳于意,且废除了肉刑。淳于意诊断疾病,注意详细记录病案。他将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收入《诊籍》。针灸技术,也在《诊籍》中见到有效地应用。淳于意不但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而且是一位热心传播医学的教育家。他广收弟子,精心传授。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淳于意收弟子就有宋邑(临淄人)、冯信(临淄人)、唐安(临淄人)、高期、王禹、杜信等6人。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文中说:“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高后八年时(公元前180),公孙光又将仓公推荐给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收下淳于意为徒,让淳于意把过去所学的医方都丢弃,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他。三年后仓公出师四处行医,足迹遍及山东,曾为齐国的侍御史、齐王的孙子、齐国的中御府长、郎中令、中尉、中大夫、齐王的侍医遂等诊治过疾病。当齐王刘将闾为阳虚侯是(公元前176~前164年),淳于意曾为其治愈了关节炎一类疾病,还随从将闾来过长安(今陕西西安),并为安陵(今咸阳东北)阪里的项处诊治牡疝病。
创立《诊籍》,即后世中医之医案,相当于西医的病历,但是又有不同。记病历在今天的医疗中是为平常的事,是对一个合格医生的起码要求,但诊籍的初创却非易事。皇帝诏问淳于意:“你给人治病,疗效很好。你的病人都是哪里人?得的什么病?施药之后。病情如何?”淳于意遵旨一回答。他记下了已愈患者的籍贯、姓名、职业、病名、病因、病性、诊断、治疗和预后,形成了最初的医案,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汉代医学的宝贵史料。淳于意的医案中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史记仓公传》记载了25例病例。治愈15例,不治10例,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脑血管、传染病、外科、中毒以及妇产科、儿科。在《史记一仓公传》中亡記载二十五医案实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