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秋实书屋 >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 正文

干骚(瘙)

发布日期:2014-05-21 21:35:45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5087次

干骚()

    [题解]乾瘙,为一种皮肤痒症,但在爪搔后皮肤没有伤口和分泌物。《玉篇》:“瘙,疥瘙”。《说文》:“疥,搔也”。本题好似指疥,又好似指风疹。本题收入八个治方,无一字反映临床表现。

    ▲第一治方

    [原文]乾骚()方,以雄黄二两,水银两少半1,头脂一升2。口黄靡()水银手,

口口口口口口口408雄黄3,孰挠之。先孰4()洒骚()以汤,溃其灌,抚以布5而傅之6,一夜一409

    [注补]

(1)“水银两少半”:水银一两的少半约13两。

    (2)头脂:头骨中脂,即某动物的脑髓,参350行注。

    (3)缺字较多,难别本意。

    (4)孰在此非熟,疑为执(zhi),《广韵》:“执,持也”。全句即:“先拿着某物或热水洗乾瘙部位”。

    (5)溃:即漏,《说文》:“溃,漏也”。“溃其灌”:用热汤浇着洗;“抚以布”:用布慢慢擦洗。

    (6)缺二字试补“瘙止”,即“令瘙止而傅之”。后文补作一夜一日”。

    [今译]治疗干瘙,取雄黄二两,水银约l3两,动物的脑髓一升……,先拿着某物盛的热水冲洗瘙痒部位,边冲洗边用布擦,等到瘙痒止了,再敷上述药物,要敷一夜一天……。

    ▲第二治方

    [原方]熬陵()()一参1,令黄,以淳酒半斗煮之,三沸止,其汁2,夕毋食,饮410

    [注补]

    (1)陵敊:即菱芰。参351行注。

    (2)其汁”:《考注》、《考释》均解为将煮后的药汁澄清。但解说各不相同,可参。

    [今译]干瘙者,炒菱芰一升,炒到黄色,用好酒半斗煮之。经二三沸后,让药汁澄清,晚上不吃饭只喝药汁。

    ▲第三治方    

    [原文]以般服零1,最()取大者一枚,寿()。寿()之以2(),脂弁之,以为大丸,操4113

    [注补]

(1)服零:《五十二病方》释获苓。《五十二病方》还指出“般”为衍文。

    (2)舂:从从臼。古多为石臼;“捣之以舂”。强调要用石臼舂。

    (3)操:《说文》:“操,把持也”。此处讲用手拿着大丸在瘙庠处滚动治疗。

    [今译]患干瘙者取茯苓最大的一块,放在石臼内捣碎,用某一动物的油脂搅和为一个大丸,以手拿着在瘙痒处作滚动治疗。

    ▲第四治方

    []取茹卢()12,以酒渍之,后日一夜3,而以涂()之,已412

    [注补]

    (1)茹芦本:即茹芦的根,《名医别录》:“茜根,一名茹芦”。

    (2)之:粉碎,参86行注。

    (3)“后日一夜”:指用酒浸渍药物的时间是一日一夜。

    [今译]患干瘙者,取茹芦的根,切细,用酒浸渍,要泡一夜一日之后再用药酒涂患部,就可以了。

    ▲第五治方

    [原文]取犂()卢二齐1,乌()一齐,2一齐,屈居()3口齐,芜华()4一齐,并和以车故脂,如4135,善洒6,乾,()炙裹乐(),以靡()其骚()()7脂口口脂,骚()即已414

    [注补]

    (1)齐:剂量。《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郑玄注:“齐,多少之量也”。一齐为一份量。

(2):即石《说文》:“,毒石也”。《山海经·西山经》:“臬涂之山,有白石,其名曰,可以毒鼠”。

    (3)屈居():《名医别录》:“茹味酸、微寒,……破癥瘕,除息肉。一名屈据,一名离娄”。

    (4)芫华():《神农本草经》芫华:“味辛温,主……疝瘕痈肿,杀虫鱼。

    (5)如口口口裹:后文讲“炙裹药”。说明用车故脂调和的药必需用某物包裹着。参《》第十二治方:“取死者叕蒸之,而新布裹”。及《》第十三治方:“布裹”,试补:“如以新布裹”。

    (6)善洒:好好地洗干净。

    (7)():此文在“以靡()其瘙之后,当强调反复磨药,故补“复”。

    [今译]患皮肤干瘙抓伤了皮也没有水份渗出的毛病时,取黎卢二份、乌喙一份、白石一份、屈据口份、芫华一份,将五味药捣碎.投入车故脂中调和均匀,再用新布包裹好。用水将干瘙的地方好好洗一洗,使之自然干燥后,将新布包裹的药炙热,用热药涂磨干瘙处。要反复磨药,干瘙病就好了。

    ▲第六治方

    [原文]取阑()1根,白付2,小刌3一升,舂之,以4,沐5相半67之,()89置温10所三日,而入11猪膏口口415者一合其中,因炊三沸12,以傅疥而炙之。乾而复傅者13。居二日乃浴,疥已。令416

    [注补]

    (1)阑根:自茅根。《神农本草经》:“白茅根亦名兰根。甘寒、主劳伤……除瘀血、血闭”。

    (2)白付:《马王堆医书考注》释白附子。《名医别录》:“白附子主治心痹”。《五十二病方》449行治疣,在“去疣”过程中用“白附”。笔者释为用附子作麻醉。《名医别录》白附子与附子有别。在本方中《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释白附引《嘉祐本草》注引《吴普本草》:“五色石脂,一名……白符。黑符。据此,则白符即白石脂之异名。按,白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即今白陶土”可参。

    (3)刌:《说文》:“刌,切也,从刀,寸声”。

    (4)(zai):即醋,《说文》:“,酢浆也”。徐灏注笺:“醯为酢浆之本名,亦为酢浆,今则二名竝废,而以其味为名,又易酢为醋矣”。

    (5)(mǔ):淘米水。《史记·外威世家》:“丐沐沐我,请食饭我”。司马贞索隐“沐,米潘也”。

    (6)相半:各一半,指酢浆和淘米水各一半。此方与《雎病》第六治方。“取美醯半升,泔二参”基本相似。

    (7)洎:统指汁,参《痈》第七治方376行注。

    (8)毚:疑为攙(chān),指混杂、提杂、拌和。《苏轼·答李端淑书》:“妄能利善;攙说得失。”

    (9)口口:缺二字结合前文补。“攙药中”指将()(淘米水)与药物混合。

    (10)温:疑为煴(yún),没有火焰的火。《灵枢·寿夭剐柔》:“置酒()马矢愠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置温()所三日”,恰与《寿夭刚柔》配伍方法一致。

    (11)而人:再从温()所拿出来,将药物倒入猪膏内一并调和。

    (12)“因炊三沸”:再煮沸三次。

    (13)口:缺字根据上文“以傅疥而之”补“炙”,强调复傅必炙。

    [今译]皮肤干而痒的病人,可以取白茅根和自附子切短,舂碎,再取醋和淘米水各一半,掺入上述药物中,将盛药的陶器封好,  置于没有火焰的煴火中三天三夜,再将猪油等物一并倒入药中,再煮沸三次,待药凉后,用其涂敷于皮肤干痒的地方,涂敷后要在火上烤炙,烤炙干了再重新敷药进行烤炙。治疗两天后才可以洗澡,皮肤干痒()病就好了。患皮肤干痒的病人就用这个方法治疗。

    ▲第七治方

    [原文]煮桃叶、三()1为之汤。以温内2,饮热酒,已,即入汤中,有()饮热酒其中,虽久骚()417

    [注补]

    (1):疑汋(zhuo),水涌出状。《庄子·田子方》“夫水之于汋也”,王先谦解:“汋乃水之自然涌出状”。本文“煮桃叶,三汋”即煮沸三次。在《五十二病方》中,另有四处书“三”,结合文意都能以沟解之。参176行注。

    (2)内:即内室。《灵枢·寿夭刚柔》:“起步内中,无见风”,指经熨疗以后,起来在内室活动。本文“以温内”即将煮好的沸水放在内室准备作沐浴之用。

    [今译]治疗全身干痒的方剂。可将桃树叶煮沸三次,将煮沸的桃叶水放入内室。让病人饮适量的热酒,将热酒饮完后随即进入热汤中作热药水浴,因为饮了热酒.酒气剽悍,可疏通皮毛使腠理开发,皮肤将合润。所以虽然患长久不愈的干瘙痛也会治好的。

    ▲第八治方

    [原文]乾骚:煮弱()二斗,令二升1,豕膏一升2,冶黎()卢二升3,同傅之4184

    [注补]

    (1)取人屎二斗煮至二升。

(2)豕膏:即猪膏。

   3藜卢二升,粉碎。

    (4)以上三味药应在搅匀之后敷之

    [今译]得了干瘙,取人尿二斗,煮至二升,加人猪膏一升,藜卢二升粉碎后加入溺膏内搅匀,敷在干瘙处。

上一篇:久(身)疕
下一篇:虫蚀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