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伏羲太极文化历法说演绎史话及其理论在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应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秋实书屋 > 正文

第三章 《灵枢·九宫八风》图之远古历法说

发布日期:2016-11-16 14:43:36 作者: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3896次

本文于2005年8月收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学术讨论会(黄山会议)《论文集》,第94页。

 

【摘要】九宫八风图示是在远古先民利用远山景观日出日没位移点变化规律的基础之上,一年采用八个节气报授时令的时令制度。它产生于春秋时期二十四节气未建立之前,是远古先民报授时令经验的追议与总结。九宫八风远古历法说在《尧典》《山海经》等古籍追议记载中得到佐证。

 

【关键词】九宫图示  远古历法说  采用八个节气报授时令

《九宫八风》是今本《灵枢》的第77文,有学者认为:这张图绝非《灵枢经》所固有,而是后人加上去的。又说:这张九宫图的形成时间在历史上绝不可能太早。[1]我们不同意这一认识。该文开篇参照后天八卦、洛书排列九宫图,且此图原文从上南下北、右西左东说,属春秋前置图方位,与当今右东左西不同。然夏至日应在北回归线,冬至日在南回归线。请读者注意。按九宫之分析,在我国原始数理中九为大数,从一至九之和为四十五,为三百六十的八分之一,是古八月历的基础。九是一个奇数。从社会学讲:尧时已有九族;至大禹时,六府三事被誉为九功,编作九歌传唱。夏代早期九河、九江、九川、九泽、九山、九州(九野)思想在古地理志中普遍得到反映,它与《洛书》也许还有一定关系。从文字记载讲,《九宫八风》开篇就说: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惊)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以下顺延八个方位,讲述八个时令,共三百六十五日,恰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一年周期。又明日复居叶(惊)蛰之宫,日冬至矣,即下一个循环年开始。这段文字,只130余字,余下600余字,全讲与八风有关的一些问题,含占卜内容等。八风思想,最早产生于商,在《九宫八风》中,八风可作预防医学处理。但笔者探讨重点不在于阐释《九宫八风》产生的具体年代,亦不在于阐释预防医学思想,恕不赘文。

《九宫八风》正文前段130余字,讲解的是古历法理论。太一,在中国古代有泰一、太乙、泰乙、大一之称,含义较多,如作哲学语,指至极、绝对思想。太一在此文中指北极星。古历法理论发展至春秋时期认为:北斗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时,可依斗柄所在位置定时令。《史记·天官书》讲北斗七星,所谓旋矶、玉衡,以齐七政。张大可注曰:以齐七政,谓北斗星的旋转,可以调整日月及五星的运行躔度,即视斗柄所建以定四时。初昏时,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在中国东经110°左右,北纬35°左右观察北斗位移及斗柄所指方位,报出时令,属我国古历法依据之一。但其位移点过于粗略,不能准确预报时令。它要求天文星象学之星象位移观测较为准确后方可采用。古代利用圭表观测日影预报时令,虽较准确,但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惊)蛰之宫分析,好像这一结论与圭表测日影无关。我们还能不能寻找其他依据给予新的解释呢?现作尝试,求专家指正。

我国古天文、历法知识的起源,已有一段十分遥远的历史,它与人类进入新人时期远事记忆能力的增强息息相关,因为人类对所有原始科学知识的领悟、记忆、回溯、比较都必须建立在大脑进化到具备了储藏知识(远事记忆)的时候方可产生。历史大步跨越到6000年前,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沟的先民们在4件陶尊上分别刻下了等符号,它们可能是反映日出于山峰的记录,或者是在祭祀太阳神的礼器上刻画的专门符号。它证明我国尧以前的先民们观测日出日没,积累天文、历法知识的工作已经启动多年了。《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日出,平秩东作……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沉……这段文字,恰指的是一人在东观日出,一人在西察日之西沉。南宋蔡沈注释:这段文字是在言历既成……且考验之,恐其推步之差也。又曰:旸谷者,取日出之义……寅,敬也,宾礼节之如宾客也。亦帝喾历日月而迎送之意。日出,方出之日。”“昧谷者,以日所入而名也。[2]可见《尧典》记载一人在东常年观日出规律,一人在西常年观日之西沉规律。这应是尧帝时期或尧帝、帝喾以前,居住在中原的先民测日定四时的重要方法,它还证明尧时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社会财力大大增加,一些已经积累了观日经验的脑力劳动者,从原始社会的共同劳动中分离出来,且集中到尧的政权之下专门从事观日工作,从中总结了经验敬授人时,形成初步的具有天文、历法意义的较为系统的科学知识,并制定了最初的八月历法。

在《山海经》中有两则更为详细的观日记载值得关注。《大荒东经》讲日出之东有六山,如大言、合虚、明星等;《大荒西经》讲日入之西亦有六山,如龙山、丰沮玉门、日月山、鏊鳌钜山等[3]。看来我国先民在没有掌握观星术之前,从东西方远山山景观测日之出、入点的位移规律,辨识农时季节是值得重视的。

笔者于究读《灵枢》的第3年(  )即1984年(  )秋搬新家后不久,发现这个地处丘岭的新家坐东朝西,前后视野宽阔,东西都可观看到日出、日没变化,用指南针放于西凉台栏杆上,恰好指正南北向,于是萌发了利用远山图景记录日落位移规律的想法。1985年3月9日星期六下午下班回家,这天风平气和,夕阳正浓,我在西凉台看太阳落山,恰好儿子放学回来,到凉台喊我,我对他说:你来看,不一会太阳就落到远处山上那棵树的北边去了,昨天正好顺树干落山。他问我为什么?我说:秋后,你上初中注意,看地理课上有没有地球赤道、南北回归线之说。地球围绕太阳转,好像太阳在地球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中国以中原为基础观察太阳出入位移变化,当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时就是中国的夏至……我儿子听不下去了,他说:我要去做作业。说声,扭头就走。从这时起,我拿一张纸在栏杆上作平行线,固定一点,依远山山峰及树木特征观测日之西沉位移并在纸上记录之。我的观察受到出差、雨天的影响,断断续续,坚持一年有余,于1986年5月停止。这段记录虽属主动行为,但目的并不明确,更未与九宫图联系。那张日落位移草图好长时间不知去向。不觉20年过去了。20年来读过一些关于九宫八风的文章,但总觉懵懵懂懂,兴趣不浓。今年春节前夕,在清理杂物时发现了那张日落位移草图,已破残不堪。春节期间又有机会读到吕子方先生关于《山海经》中的日出之山和日入之山的认识,他说:远古时代的人只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太阳的出入当作生活作息的标准,多山地带的人自然就以山为日月出入的标尺。吕先生介绍《大荒东经》的日月所出之多个山名及《大荒西经》的日月所入之多个山名后指出:我认为这是远古的农人每天观察太阳出入何处,用来定季节以便耕作的资料,这是农历的前身。[3]记得陈久金先生发表过《天干十日考》,便翻阅复印资料重读。陈先生为《山海经》中的日之六东升、六西沉作了一幅图,名之曰山海经日出日入之山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只是陈先生在图中采用右东左西,与古代右西左东说不同,且未与时令结合。陈先生指出:对于某固定点的观测者来说,在不同季节各选定一个远方山峰作为这个季节来到的标志点,用以确定季节是相当准确的……笔者在彝族地区采访到用山峰确定季节标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山海经》中用山峰确定季节有实用价值。[4]陈先生的观念与吕先生一致,论证了《山海经》中日出六山、日入六山的历法史学意义。两先生的意见使我领悟到九宫图和我1985年所作的日落位移草图可以反映太阳在地球赤道南北回归线上的运行规律(见图3)。2004年1月18日根据85残图复置,为编排需要,日落位移点已作大量省略,是为与九宫图方位一致,根据图3实测方位左旋90°绘出的。为表述明白,均采取不同的回归方式设计,达到春分、秋分点分开,构成一个平面图,以便一目了然。图4新九宫图是根据九宫八风图重新设计的,保持了原图的样式,在本图中没有采用46日、45日原文,44、45、47,是根据1985年立冬至冬至,冬至至立春,立春至春分等的实际天数填上的,恰好365天。从中还可看出,秋分、冬至、春分为179天、春分、夏至、秋分为186天,在太阳历中,我国春分、夏至、秋分都比秋分、冬至、春分多几日(图4)。

应该说《九宫八风》篇,是对远古先民利用山地观日之东升西沉记录的追述与总结。依我1985年观日领悟(图3),我3月9日观日落之点,约在南纬3.31°左右,离春分13天;4月14日日落点约在北纬6.375°左右,在春分后24天;5月25日观日落点约为北纬16.06°左右,离夏至还有27天。我的观测结果依此类推,恰于6月21日日落点达北回归线,即夏至;6月22日日落点向南回复。我的这个图示,可以看作是远古先民观日落点的复录。《九宫八风》的作者便是将远古先民的观测结果用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之方式排列的。只是: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反映的是颛顼历的内容。颛顼历是定立春时刻太阳在营室五度,立春离冬至是四十六日。营室五度按《开元占经》所列二十八宿的古代距度计算,离牵牛初度也正是四十六度。按当时的认识是太阳一天行一度……按古代理论推算,这个数值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天象相符。[5]《左传·禧公五年》中凡分至启闭,必出云物,为备故也”“分至启闭,就是指二分二至,四立这八个节气日。可见,八风应是一年有八个节气的制度的流变遗迹[6],即一年用八个节气报授的时令,其反映了二十四节气未建立之前的时令制度。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国古典历法理论中,十分重视阴阳消息的运行,西周时期就是将冬至之日作为一个天文年度的起算点。当时的国君十分重视迎冬至。至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仍在过冬至节。《素问·脉要精微》讲: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段文字是讲,冬至这天,当冬至发生之时,阳气开始回升。什么叫冬至发生呢?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民用圭表观日影,恰在某年12月22日左右正午,当冬至发生之时,表现为圭影的变化。即圭影最长点出现,很快圭影又缩短。圭影向南最长之时,再向北缩短,便是冬至发生之时。应该明确,冬至发生之时,即太阳运转到南回归线极点(南纬23°26′)向北运转,表明阳气又开始向北回升了。所以有冬至子之半,一阳初动,乃岁时之首的说法,《史记·封禅书》讲:《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可见周代有祭祀冬至,以迎一岁之首的习俗。

九宫八风图示,实际是春秋时期的学者们根据民间口头文化传承追记。二十四节气未建立之前的若干年前,一年采用八个季节(八个月)报授时令的时令制度,它继承与反映了远古先民利用山峰观日出日没位移点变化规律预报时令的经验。其实质反映了远古《连山易》历法理论的原始面目,为我国天文、历法的起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3月27日于秋实居

 

参考文献

[1]王旭、徐昭王:《灵枢·九宫八风篇》,中华医史杂志1992年第2期,第95页。

[2](南宋)蔡沈:《书经集传》五经四书(上),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年版。

[3]吕子方:《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下册,四川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4]陈久金:《天干十日考》,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年第2期,第119页。

[5][6]《中国天文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